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,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。它东至古运河边,西至国庆路,全长1122米。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,而且是商业、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。街面上市井繁华、商家林立,行当俱全,生意兴隆。东关街上的“老字号”商家居多,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,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。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,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、整治、开发,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,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:有逸圃、汪氏小苑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,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、安定书院、仪董学堂,和明代的武当行宫、明代的准提寺等。
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自大运河开通后,这条外依运河、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,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。经过千年的积淀,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,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。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“鱼骨状”街巷体系,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。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、盐商大宅、寺庙园林、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,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,省级文保单位2处,市级文保单位21处。这种“河(运河)、城(城门)、街(东关街)”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,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。
根据2008年东关街的相关改造方案,东关街引入有文化品位的现代型商户,如漆器、玉器、剪纸、雕刻、古琴、古筝等扬州传统文化商品的商铺,形成大量特色商品的集合区。
在特色餐饮类方面,东关街以扬州美食为主打,主推淮扬菜,与个园花局里餐饮区大约8家餐饮企业,将“双东”片区的餐饮打造成扬州餐饮新形象,并适当搭配休闲型的非传统餐饮和国内外新奇特品牌商铺。在配套设施方面,银行、便利店、茶楼、咖啡馆等进驻东关街。长乐客栈为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题酒店,拥有近百间客房,会议中心、餐饮、咖啡室等,将打造成在扬州极具代表性的超五星级园林式酒店。
规划辟有淮扬美食区、传统文化工艺展示区、客栈区、演艺休闲区、扬州特产区、名花展销区六大特域,集园林名胜、文化古迹、特色商品交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。
“双东”在建设中力求修旧如旧、整旧如旧,在严格筛选材料、工艺、工匠,保存建筑符号、历史信息、文化元素原真性的同时,尽可能渗透现代元素,注入使用功能,最大程度地复兴古城。修旧如旧的要求既意味着不得大拆大建,不得破坏街巷体系,不得破坏建筑风貌,不得破坏原居民生活状态,不得破坏历史文脉;同时又倡导原汁原味,尽量保留和恢复老街面貌。为了恢复逸圃绣楼上的一块“福禄寿”砖雕,建设部门专门聘请了高级工艺美术师赵琦,利用传统雕刻技艺历时半个月雕琢而成,而砖雕选用的两块老砖历史已超百年;为了原汁原味地再现明清古街风貌,市古建公司四处搜集旧砖、乱砖、窗格、石雕、木雕、石桑、石鼓等古建材料,最远甚至跑到了江西。
东关街的改造分两段进行,其中,东关街一期改造为国庆路至马家巷段,二期为马家巷至泰州路段。在分段改造过程中,对东关街沿街两侧建筑和街景进行保护与整治,对沿街部分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,并拆除部分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,进行道路、地下管网、各类杆线等市政配套设施的改造。硬件建设对于恢复明清历史文化风情街只是其中一部分,想要畅通旅游途径还必须适应现代交通工具。在改造东关街的同时,他们还在周边新建了3个大型停车场。分别位于彩衣街、李长乐故居以南以及个园门前。
在东关街改造工作临近尾声之际,扬州市老字号商铺开始逐步入驻老街。东关街改造后,店铺统一采取“只租不卖”的形式。东关街定位于“历史文化风景一条街”,进驻的商家必须符合“体现扬州特色,符合明清风貌”的原则。起初想登记入驻的商户有近200家,但经过精挑细选后,只确定了40多个。
东关街不同的路段都有各自定位,第一块区域主要经营扬州土特产、旅游产品及汉服唐装等;第二块区域主要是玉器、漆器、剪纸等工艺美术品及字画作品;第三块区域主要是古玩市场,包括红木家具等古董。同时,为保证东关街经营成功,优先考虑引进成熟的经营者,对老字号企业实行优惠,经营古玩字画的,要求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。另外,对于店铺的装修,不但要保证安全,还要保证装修风格古色古香,和建筑风格保持一致。
扬州古城保护工作经历了由点到线、由线到面的探索过程。东关街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进一步凸显,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,做到了既充分展示历史文脉和传统,又充满生机和活力;既保护古城风貌,又保留原居民的生活状态;既宜居,又宜游。在自助式休闲旅游模式盛行的当下,未来的旅行将会由“不得不去的十大景点”变成“不得不去的十大民宿”,民居客栈的兴起将会给扬州旅游增添更多亮点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